首页 > 行业动态 > CBAM 法案引发出口压力,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CBAM 法案引发出口压力,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碳排放专项技术培训平台
2024-11-04
2395

在国际贸易的大舞台上,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我国化工、钢铁等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一机制带来的影响,既有短期的冲击,也可能带来长远的转机,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中国相关行业面临短期冲击

目前,我国化工、钢铁、铝业、塑料等行业中,部分出口产品受到了CBAM政策的影响。特别是钢铁行业,我国以长流程炼钢为主,欧盟实施“碳关税”后,我国对欧盟的钢铁出口竞争力无疑会降低。多家中国企业反映,在机电产品等领域的欧盟出口也遭遇了困难。从2023年开始,已有企业注意到订单量出现减少的迹象。这些迹象显示出,CBAM政策在初期阶段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尽管初期影响总体上还比较小,但对于贸易额占比较高的相关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大挑战。它们在调整对外贸易关系和市场结构时,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

短期关税收取的影响过后,成本上升将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企业而言,若碳密集型企业不能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其利润率将可能下降。若此类状况在行业内普遍出现,不仅会威胁到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还会影响从业者的就业稳定性。以某小型钢铁企业为例,若出口持续受阻且成本持续增加,企业可能不得不裁员,甚至面临倒闭的危机。

长远来看是转型机遇

初期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然而从长远视角来看,CBAM对我国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却提供了良机。以钢铁行业为例,它亟需加强对低碳发展理念的理解。长远来看,若我国制造业持续保持高碳排放态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国际限制。CBAM的出现恰似一剂强心针,推动我国企业积极削减碳排放。例如,宝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增加对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并计划在数年内实现单位产量碳排放量的大幅减少目标。

我国产业发展整体来看,若能把握住此次机遇,实现重工业结构的成功升级,我国出口产品将重新塑造低碳竞争力。这不仅仅在欧盟市场,全球市场上我国产品也将因“绿色环保”而更具吸引力。我国部分传统耗能产业若能成功转向低碳,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下传统产业升级的优秀案例。比如我国的电石法聚氯乙烯(PVC)产业,若能成功转型,将为众多依赖煤炭资源的化学基础原料制造业提供借鉴。

企业需要跨价值链应对

欧盟进口贸易的企业在CBAM实施下将面临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为此,企业需采取全方位的跨价值链策略进行有效规划。从产品设计之初,企业就得全面考虑碳排放。例如,一家铝制品出口企业,已在其研发部门增设专业人员,专注于从低碳角度审视新产品,力求在设计的每一步都降低碳排放。

企业在运营管理上亦需做出调整。比如,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替换成更高效、节能的设备,以此减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此外,在供应链管理上,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可以要求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低碳环保的物料。若企业面向多个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还需特别制定碳成本核算等策略,以确保其他市场不受牵连,避免不利影响。

我国钢铁行业的挑战与应对

我国钢铁行业在CBAM政策影响下,出口竞争力明显减弱。对此,钢铁行业亟需进行深刻变革。钢铁企业需认真评估该机制对自身经济的具体影响。各大钢铁企业可以组建协会或联合调研小组,对欧洲市场及国内同行的应对策略进行详尽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提高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除了先前提到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研发低碳特性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研发高强度轻量化的钢材,这不仅能满足建筑、汽车等行业的需求,还能彰显自身的低碳优势。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减排关注度持续上升,这类低碳产品必将在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

高耗能企业的能源转型高耗能企业,特别是那些化工行业中的高碳企业,能源转型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些企业可以参考国内外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的成功做法。观察时间线,我们发现,在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许多海外企业成功实现了能源转型,并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节能提效是关键,特别是在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些能耗大户。比如,有一家化工企业,它在厂区交通和热力供应系统上用了更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预计一年能帮企业节省20%的能源。这个系统从低碳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全方位考虑,旨在尽快达成企业内部及整个供应链的碳中和目标。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新能源产业虽进展迅猛,但核心设备多数依赖进口。因此,新能源企业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例如,某太阳能板制造商在面临发展瓶颈时,加大了研发力度,成功实现了从依赖国外电池片技术到自主开发先进技术的转变。

此外,企业需强化发展规划的管理,全面调查市场需求。不少企业过分关注生产,常忽视市场饱和度等实际需求。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如光照、风能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这既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