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最近有人提出,碳管理人员的短缺问题值得深入讨论,这话立刻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碳管理,在环保理念日益受到关注的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碳管理岗位缺口的不同观点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这种空缺要根据行业来定,比如传统行业的员工经过培训后或许可以转换岗位。比如,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他们就能转型成为碳排放管理员。然而,也有人觉得,如果碳市场走向全球,那么人员空缺肯定会扩大。这反映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看法。在现实中,比如一些制造业,员工在接受了相关培训后,可以从事碳管理工作。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如果碳市场真的实现国际化,对人员的需求将会增加,这可能会导致人才的大量短缺。
培训班的含金量不高
所谓的培训班并未获得官方认证。它至多能让参与者对碳市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而,现实中,那些参加此类培训班的人常常会感到失望,因为尽管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却未能学到真正的本领。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培训班的课程内容确实较为浅显,学员毕业后距离能够真正服务于碳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上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培训班,它们打着培养专业人才的旗号,但实际上却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高校教育的滞后性
高校在这方面尚未做好准备。虽然部分高校已设立碳中和学院或研究院,但碳管理并未融入整个教育体系。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陈旧,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浙江农林大学的碳中和学院为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理念先进,旨在培养具备多方面应用能力的人才,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从全局来看,多数高校在相关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不能依赖社会培训来完全弥补人才培养的缺口。
未来人才定位是复合型人才
目前,高端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这一点,众多专业人士均有同感。比如,那种既具备企业经营经验,又熟悉国内外标准和交易方式的人才,实属难觅。以洛克资本投资合伙人为例,他同样强调了这一点。在招聘过程中,一些企业在寻求碳排放管理人员时,并未明确提出培训要求,这反映出目前尚无统一的人才评估标准。而那些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供应却远远不足。
培训市场乱象丛生
在网上搜索碳排放管理师考证,会发现许多吸引人的标签。然而,实际上,我国尚未公布该职业的准入资质标准,更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这些培训后获得的证书大多来自非官方渠道,含金量不高。一些培训机构正是利用了人们渴望进入新兴行业赚取收入的愿望,夸大培训效果和就业前景。但学员们最终获得的证书,在求职和工作中往往难以获得认可。
未来发展之路
目前,社会培训仅作为辅助手段存在。正如林伯强所言,培训后的人员往往难以胜任实际工作。因此,未来我们应从高校着手,从根本上培养人才。各高校需迅速将碳管理纳入教育体系,从基础课程设置到研究方向,进行全面规划。同时,对于社会培训,我们也需加强规范,避免夸大宣传。
碳管理人员缺口中复杂情况众多,对此,大家如何看待高校教育如何改革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期待大家点赞、分享,并留下各自的见解。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