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重大调整!碳市场拟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分配及清缴工作部署启动
重大调整!碳市场拟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分配及清缴工作部署启动
碳排放专项技术培训平台
2024-11-24
2144

如今,碳放排问题成为全球的一大难题。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其意义非凡。那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这一目标中能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这既让人充满期待,也带来了挑战。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

2021年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始交易。这一刻,意义深远,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全国有超过2000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在碳排放管理上的决心,即从大型能源排放企业入手。例如,某大型发电企业已按规定开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这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成本管理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众多类似企业的加入,共同推动了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市场的启动,为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众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后,都需要逐步适应新的规则和运营模式。

实际上,自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企业的碳排放量有了明确的衡量标准。对于像大型发电企业这样的传统行业,他们必须对自身的碳排放进行精确的测量。这既是他们转变过去粗放排放方式的挑战,同时也是抓住新机遇的契机。

前两个履约周期的成果

已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的任务。在这两个周期中,市场整体运行保持稳定。稳定的运行状况表明,制度层面已初步得到验证。激励与约束机制已初步建立。这一机制的形成将引导企业行为。比如,某些企业为降低购买配额的成本,开始增加减排投入。通过配额管理,发电行业的发展质量得以提升。部分发电企业开始增加对清洁技术设备的投资,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从数据上看,在这两个履约周期中,排放企业的减排数据出现了一定变化,显示出市场对减排的积极作用。

这两个周期虽存在问题,但并非全然无瑕。在交易活跃度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部分企业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尚浅,需对规则进行优化,并增强企业意识。

方案的优化调整内容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方案》中,对内容进行了多处优化调整。原本按“供电量”核定的配额,现改为依据“发电量”进行核定。这一改动虽小,但影响深远。企业需更精确地控制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对各类修正系数进行了简化和优化,使得企业在计算配额时更为便捷。比如,在中小型发电企业中,以往繁琐的计算常常出错,如今则简单得多。新引入的配额结转政策,有效解决了企业不愿出售配额的问题。以之前提到的例子来看,若企业上年有剩余配额,可进行结转,这激励企业合理处理剩余配额。此外,优化履约时间安排也十分实用,企业有更多时间准备,减少了因匆忙而犯的错误。

经过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这些优化调整。这样做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使得制度运行得更加顺畅。

方案设计的考量因素

《方案》的制定考虑了众多因素。它以2023年度各类别机组平衡值为依据。同时,它还全面考虑了行业减排目标、企业履约压力、政策鼓励导向等关键要素。设计上,我们遵循了全行业配额基本盈亏平衡、略有缺口的原则。这样的设计既考虑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又满足了减排的需求。若对企业施加过大压力,将干扰其正常运营;反之,压力过小则无法实现减排目标。以一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发电企业为例,他们既要升级转型以应对减排要求,又要确保供电稳定,这种平衡难以把握。而这一原则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

每个因素都相互支持,共同影响着整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配额量的调整测算

前两个履约周期内,配额分配基准值平均每年下降0.5%。2023年,这一基础值进一步增加了0.5%的下降率,使得基准值下降约1%。这样一来,企业实际获得的配额量会有所减少。但请放心,凭借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现有市场流通的盈余配额,市场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实施减排措施获得了CCER,即便配额减少,也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这种配额量的调整计算必须非常精确,因为它关系到众多企业的切身利益。

若测算出现误差,企业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合同义务,或是市场供需状况将出现不平衡。

配额结转政策细则

《方案》中对配额结转的具体规定十分明确。2019至2024年间的配额盈余企业,若要将配额结转为2025年度,需遵守一定的条件。每家企业的最大配额结转量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结转量,所有企业都享有1万吨的额度,这能够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二是交易结转量,该部分根据企业2024至2025年度净卖出量的1.5倍来计算,卖出量越大,可结转的额度也就越多。此政策旨在激励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市场交易,有效消除企业对配额的惜售心理。

从整体上看这一政策对活跃市场交易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