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愈发严重,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举措。方案覆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设定了改造目标。这些规定无疑将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节能降碳背景
我国正面临碳减排的艰巨任务。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发。在我国,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碳排放量也在不断攀升。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宗旨在于降低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在这个转型关键期,企业和个人都需增强节能减碳的意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成节能减排的既定目标。
多个国家在节能减排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推动等多种手段,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正紧随这一发展潮流,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各行各业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变。
重点总体目标
改造目标已在关键领域和行业明确。在节能降碳方面,预计可节省约500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约1.3亿吨,这些成果相当显著。这预示着能源的巨大节约和环境的明显改善。特别是对于“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进度较慢的地区,将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并要求新项目承诺使用非化石能源。此外,“十四五”后两年的新上高耗能项目,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整体节能降碳的步伐。
各地能源结构各异,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因此,设定的目标是为了引导各地根据自身条件提升标准。以工业较发达的地区为例,它们需要加快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实现既定目标。而对于能源资源丰富但管理较为粗放的地方,它们则需要掌握并实施精细化的能源消耗管理方法。
钢铁行业改造
2025年年底前,钢铁行业需确保能效领先的产能占比达到30%。对于未能达到能效标准的产能,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全国超过八成的钢铁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2024至2025年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措施,预计可节约约2000万吨标准煤,并减少约5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目前,众多钢铁企业正遭遇设备老化与能源浪费问题。新政策的推行将促使企业进行设备更新。
钢铁企业急需增强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像宝钢、鞍钢这样的钢铁巨头已开始研发新型节能技术。与此同时,众多小钢铁厂正面临被淘汰或升级的双重压力。然而,从长远角度考量,这些努力将助力钢铁业实现绿色转型,并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石化化工行业改造
石化化工项目新建或改扩建时,必须达到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标准;对于置换产能的项目,必须按时关闭并拆除主要生产设备。2024至2025年间,预计通过节能降碳改造,可节约约4000万吨标准煤,并减少大约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石化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突出。严格的规范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中石化等石化企业需对新建项目的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并作适当调整,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尤其是在化工产业密集区域,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化工园区,管理措施必须得到强化。我们通过淘汰陈旧产能,引入新技术,能有效降低污染,达成既定的节能目标。
有色金属行业改造
2025年年底,电解铝行业的能效领先产能占比要提升至30%,同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也要超过25%。对于未能达到能效基准线的产能,必须实施技术革新或退出市场。2024至2025年间,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预计将节省约500万吨标准煤,并减少约1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有色金属在我国制造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某些地区的有色冶炼企业正遭遇成本上升的困境,技术升级之路同样充满挑战。然而,这项政策将推动他们寻求合作伙伴或寻求政府援助。以云南的铝业企业为例,他们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此符合政策要求。
建材行业改造
2025年年底,水泥与陶瓷产业需提升能效标准,确保达标产能达到30%,平板玻璃产业则需达到20%。建材领域内,未能达到能效标准的产能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或淘汰。在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大约一半的水泥熟料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的改造。从2024年到2025年,建材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预计将实现约1000万吨标准煤的节省,同时减少约26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建材行业是建筑能源消耗的起点,尤其北京周边的建材企业,它们必须严格实施超低排放的改造措施。然而,许多中小型建材企业对改造所需费用感到忧虑。因此,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以促进建材行业的绿色发展。
关于您所在区域或企业对《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想了解您有哪些应对措施。期待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