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规模全球最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规模全球最大
碳排放专项技术培训平台
2024-11-01
2583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将于7月适时启动全国发电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这一消息分量十足。碳交易市场即将上线,其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它将如何改变我国碳排放的格局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碳市场概况

我国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开始的。自2011年10月起,北京、天津等地便开始了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6月正式开始交易。这些试点涉及20多个行业,覆盖了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目前,试点省市累计成交的配额量达到了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总成交额约为114亿元。在这些试点中,重点排放单位的履约率相当高,同时实现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降。

地方试点取得的成果显现出其对于减排及社会意识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数据表明,交易额相当丰厚,履约状况良好。这些成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若没有这些宝贵的先行经验,全国市场的构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全国碳市场选择发电行业的理由

我国将发电行业作为全国碳市场的突破口,原因在于该行业直接使用煤炭,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40亿吨。在这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中,包括自备电厂,选择它们作为首批启动的行业,有助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当完善,此外,碳排放数据的准确获取对于交易至关重要。以发电行业为例,其核算体系及数据报送流程较为规范,这些都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若没有这些,将难以保证交易的公平与公正。

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碳市场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极为关键。首先,它促使高排放行业调整结构,转向低碳能源消费,例如钢铁行业等将受到影响,逐步走向低碳化。其次,碳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发出减排信号,吸引资金流向减排潜力大的企业,进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

设立抵消机制,以促进林业碳汇与可再生能源的进步,进而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最终,为行业的区域低碳转型开辟了投融资的途径。这就像为相关行业区域提供了一颗定心丸,确保了转型所需的资金支持得到保障。

相关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的完善

生态环境部计划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此举措旨在健全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管理体系。当前体系或许存在缺陷或模糊之处,因此,出台一部完善的条例显得尤为必要。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公平高效的运营。例如,在配额分配上,必须制定细致明确的法规来保障,否则容易引发争议,进而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覆盖范围等的进一步推进

在发电行业的碳市场健康运作之际,其市场覆盖面将逐步拓宽。这包括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产业,并丰富交易品种及方式。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首先在发电行业奠定基础,随后其他行业紧随其后。

碳排放交易所_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_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架构浮现

新交易品种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则能够有效激发市场的活力。比如,引入期货等新型交易方式,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共同推动市场的进步与发展。

对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影响

企业若要参与碳市场,就得在节能减排上多下功夫,否则成本只会不断攀升。对社会来说,这能提升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比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致力于研发新能源技术;而民众也会更加倾向于购买环保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