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这一转变将带来哪些影响?
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这一转变将带来哪些影响?
碳排放专项技术培训平台
2024-11-18
2194

在省级清单编制过程中,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显得尤为重要,其排放源的地位尤为显著,这一点格外引人关注。特别是,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电力调入调出所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得到了特别关注,这其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细节。

省级清单编制中的电力问题

省级清单指南中涉及电力调入和调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生产和消费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比如,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电力需求量大,可能需要调入较多电力,导致碳排放的计算变得复杂。这种对区域间公平性的考量至关重要。此外,区域差异还表现在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例如西部省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也会对电力生产产生影响。

省级对碳排放的测算与国家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省级层面,必须对电力这种跨越区域的因素进行更细致的考量。比如,有的省份火力发电较为发达,而有的省份则以水力发电为主,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电力调出和调入时的碳排放量计算方式。

企业层面碳排放量化意义

碳市场一经启动,企业碳排放的计量方法就显得格外关键。实际上,不同企业的碳排放量各异,例如,重工业企业的排放量通常较大,而服务业企业则相对较小。因此,在企业管理层面,精确的量化手段变得尤为必要。

碳市场的核算与报告指导急需完善。若缺乏精确的核算手段,企业难以明确自身碳排放状况;更不用说制定减排计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也缺少相应的量化指标来支撑。

直接与间接排放及区域关系

在那些化石能源消耗量大的省份以及外购电力占比高的区域,计算碳排放时需考虑众多因素。比如,我国北方的一个以煤炭为主的省份,其能源消耗主要用于供暖等方面,而且大量电力依赖外部采购,这就要求在计算排放时,不仅要关注直接排放,还得考虑到间接排放的影响。

电力和热力的跨区域输送关系颇为复杂。以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冬季供暖为例,这就涉及到了供热跨越区域的问题,其中包含了热能生产、管道输送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在碳排放方面需要进行权衡。

碳排放相关概念的待明确

当前,碳达峰的定义主要针对能源和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然而,关于碳中和路径的具体设计,未来尚有许多不明确之处。这其中包括是否需要涵盖所有温室气体,以及是否包括所有排放源,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明确答案。国际上,各国对碳达峰的定义各有差异,我国则需要一个更加符合国情和长期发展战略的清晰概念。

之前设定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减少,这体现了我们减排的决心。这一具体的目标,推动各地纷纷制定减排政策。从2011年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的实际下降情况,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现有研究的不足

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的指标设置存在明显问题。众多学者在构建指标时,往往偏重于社会经济因素。然而,一些地区,如林业和农业发达的区域,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并未得到充分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太公平合理。以某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为例,其在碳排放权分配上并未充分展现其生态优势。

省域分配完成后,对那些资源不足地区的深入分析做得不够充分。一些省份虽然获得的碳排放权配额较少,却未对如何提升其应对挑战的能力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情况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区域减排潜力评估实例

以福建和重庆为例,这两个地区的碳排放权配额和现有排放量均较少,且处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减排任务依然繁重,例如重庆在重工业转型过程中就承受着碳排放的压力。尽管这些地区的减排潜力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各地需探索出一条既适合自身又能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平衡之路。

在关注了这些问题之后,国家层面应当如何行动?是不是应该着力完善产品碳排放核算的基础数据库建设?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的碳排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