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监局在1月份发布了《碳市场核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我国地方碳核查标准的诞生,它适用于众多关键行业。这份规程意义重大,不仅为企业碳配额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还帮助企业调整碳排放策略,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碳核查的重要意义
碳核查作为企业碳配额确定的基础,至关重要。宏观来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精准的碳核查对于达成减排总体目标、了解各企业实际碳排放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等城市,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以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为例,若其碳排放未得到准确核查,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减排计划。对企业本身来说,通过碳核查结果,可以制定出恰当的减排策略,比如电力生产业的企业,可以根据碳核查结果调整其发电能源结构。
企业的合规程度与碳核查紧密相关。一旦碳核查发现企业碳排放量超出标准,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遭遇责任追究和处罚。以水泥制造业为例,若企业排放超标,不仅可能遭受重罚,更会对其社会形象造成损害,进而影响与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合作关系。
教材的作用
教材对碳交易及MRV制度系统的阐述至关重要。对于投身碳核查岗位的人员来说,它堪比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教材中详尽的碳排放量化和核查方法讲解,与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技术要求相呼应,有助于工作人员迅速掌握工作要领。
它所列举的案例堪称难得的学习宝库。在碳核查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能会遭遇各种复杂情形,而教材中的案例便能提供有效的解决之道。比如,在计算排放因子时遇到难题,查阅教材中的相似案例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
核查机构的工作流程
核查机构依据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进行审查。首先,企业需提交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各类支持文件,如发电设备运行数据等,核查机构将据此对报告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估。
核查机构需制定详尽的现场考察方案。对于热力生产企业,需明确访问的技术人员名单、生产流程及能源转换效率等关键信息。同时,还需与企业进行确认,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实地考察。
核查发现的反馈与整改
核查机构需以书面形式反馈核查结果。众多关键碳排放企业,比如水泥厂在生产环节若出现不规范排放,必须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指出不符合之处。
企业核算的边界每年都可能有所变动,这就使得确保碳排放量的高精度核算变得颇具挑战。特别是在进行跨年度核查时,如果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或增加了新设备,核算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核查中的多角度核对
核查工作需与企业保持紧密沟通。比如,在审视企业高耗能设备时,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详尽考察,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还需审视工艺流程,例如在电力生产领域,要明确发电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环节及其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对企业的月度、年度能源统计记录必须进行细致检查。例如,针对热力供应企业的月度能源消耗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或不合常理的情况,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其他核查要求
保证碳核算的准确性,企业自测排放因子至关重要。众多企业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其自测数据精确度高,因此这些数据值得优先使用。
在企业基本信息评审领域,我们必须对工艺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以目前相对复杂的化工企业为例,它们的工艺流程繁杂,原料和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在进行评审时,必须做到既细致又全面。
在完整性评审过程中,需仔细检查企业提交的材料,确保其中不存在缺陷。例如,某些企业可能疏漏了获取关键数据排放因子相关材料的方式,这些情况都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