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年覆盖 51 亿吨,成交额约 270 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年覆盖 51 亿吨,成交额约 270 亿元
碳排放专项技术培训平台
2024-11-19
1481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自2021年7月交易系统正式启用以来,截至2024年6月,市场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发展成果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

2021年7月,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这一市场具有深远影响,涵盖了2257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这些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达到约51亿吨,这一巨大数字让我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此举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市场的启动促使重点排放企业重视碳排放管理,推动了企业迈向绿色发展的道路。

全球范围内,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加剧,各国纷纷寻求有效的减排途径。我国在此方面采取的措施,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开启

2024年1月,我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开启,其制度框架体系已全面建成。这一举措标志着减排项目和自愿减排量将迎来申请登记的关键时期。此举旨在激励更多行业和企业投身于碳减排行动。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社会动员信号,旨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减排。众多行业和企业的加入,将汇聚更多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众多企业开始认识到降低碳排放的必要性,市场为此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众多企业的参与对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的形成

国务院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亦相继发布了多项文件。其中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登记、交易、结算三项管理规则等。这些文件共同构筑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这些规则和条例明确了碳排放交易的基本框架,并对交易流程进行了规范。在规则的约束下,市场交易得以有序进行。

这一体系有力地确保了碳排放交易的顺利进行。长远来看,它还是实现碳排放标准达标的关键规范依据。这使得中国的碳排放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碳排放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设立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体系。其中,“全国碳市场信息网”负责发布权威信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这两大机构,负责对配额进行精细化管理。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管理平台这三大基础设施已建成并稳定运行。这些设施使得全业务管理环节实现在线化,数据集中化等目标成为现实。

这些基础设施为碳排放交易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与软件支持。从管理层面来看,它们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我国已设立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我们改进了核算和核查的方法,对企业的重要数据实施每月存档,并实行三级联合审查。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预警。此外,我们还设立了履约风险的动态监管机制。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核算能力。如今,企业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在提升数据质量方面下足功夫,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碳排放状况。企业能力的增强,对于碳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未来展望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优化政策体系。扩大行业覆盖面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将推出更多领域的方法学。逐步推进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种类,以及探索新的配额分配方式。此外,还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中国碳市场将变得更加高效、充满活力,并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我国在追求低碳发展的征程上持续迈进,展望未来,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