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碳市场正迎来蓬勃发展,地方试点碳市场稳健运行,全国碳市场成功启动并开始交易,这些成就无疑是显著亮点。这些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地方碳市场概况
我国碳交易体系的发展中,地方碳市场扮演了关键的引领角色。以深圳碳市场为例,它早在2013年6月便开始了运营,涉及的行业众多。到了2022年,其配额总量和控排企业数量都有所增长,这一变化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活跃度。相比之下,上海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不足,政策监管的影响较大,但碳价总体上还是保持稳定并略有上升。而北京碳市场则呈现出其独特的趋势,即便在2021年度履约期结束后,交易活动依然活跃。
各地地方碳市场情况各异。以湖北为例,其配额分配方式颇具特色。而在福建,碳市场配额则由三部分组成,且分配方式也相当特别。这些差异彰显了碳市场发展的多样性和地域特点。
全国碳市场上线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这一事件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覆盖规模的碳交易体系正式诞生。起初,该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但相关文件已预示其将扩大规模。随着更多高碳排放行业加入,碳价有望因供需关系等因素持续攀升。这一举措对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至关重要,同时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其意义同样深远。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给行业碳排放减排发出了明确信号,并指明了市场方向。企业若想在碳市场体系中实现最大效益,需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众多控排企业积极参与,这为我国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
碳价走向与影响因素
2022年,不少地区试点碳价呈现上涨态势。比如,北京的碳价就处于较高水平,最高时甚至达到了每吨149元。而在深圳,2022年下半年碳价与上半年相比,平均价格显著提升。碳价走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供求关系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减排任务变得严格,导致配额供应减少,碳价就有可能上涨。
政策推动的力量不容忽视。政策上的扶持或是调控手段,常常能直接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行为。在那些政策积极倡导节能减排且对高排放企业监管严格的地方,碳价往往较为稳定。
市场活跃度现状
碳市场的活跃度在各地区差异很大。比如,北京的碳市场在2021年度履约期结束后依然保持热烈的交易态势,而上海的成交量则主要集中在了12月的履约月份。相较之下,重庆的活跃度较低,很多月份几乎没有交易。这种情况与当地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少有关。实际上,各地区纳入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对于市场的活跃度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单位数量多的地区市场活跃度更高。
市场的活跃程度直接映射出对碳减排的推动力差异。高活跃度的市场往往意味着企业更热心于减排活动。而低活跃度的市场,或许揭示了行业占比不高、政策推动力不足等问题。
配额分配方式
各地在配额分配上方法各异。有的实行免费分配,比如湖北地区,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标杆法、历史强度法或历史法中的一种来分配配额。福建的配额则是结合了既有项目、新增项目和市场调节三个因素,并采用了特定的分配方法。这样的分配模式体现了各地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分解减排任务。
企业面临的分配方式各不相同,这些方式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各异。某些分配方式对那些在减排初期就表现出色的企业较为有利,而另一些方式则对全体企业采用统一的标准,各有利弊。但无论哪种方式,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对碳排放进行合理的控制。
展望未来发展
观察全国及地方碳市场,我们发现交易主要集中在了履约月份,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随着全国碳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将有更多高碳排放行业加入其中,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大。碳价的走势也将随之出现新的变化。为了使整个碳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