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师培训证书如今备受关注,一方面,一些机构对其价值进行了过分吹嘘;另一方面,在行业内它的实际作用却十分有限。同时,还伴随着培训市场的混乱以及诈骗和投诉事件,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夸大宣传下的陷阱
许多机构积极推广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宣称这是一种新兴职业,而且价值不菲。在抖音等平台上,此类吸引人的广告屡见不鲜。许多人轻易相信,并支付费用进行学习。然而,这实际上只是夸大其词。在行业内,国家并没有设立统一的培训标准。一些机构纯粹为了谋取利益,导致众多人被误导。有的网友在缴费后才发现被骗,幸好及时看到他人曝光并成功退款。
现在为了扩充生源,某些机构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它们宣称授课老师大多具备相关行业背景,然而实际的教学内容却是粗制滥造。众多机构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这让学员很难真正掌握知识。
证书实际价值不大
在碳交易领域,人才评估并非只看证书。即便拥有环境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若缺乏相关项目经验和实际工作锻炼,也难以迅速上手。招聘方对这一证书的看法,最多是认为求职者对碳排放问题有所了解,或许能减少一些新员工的基础培训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持证人就能满足岗位需求。业内普遍认为,该证书对求职的帮助微乎其微,充其量只是一种基础的入门帮助。
36氪经过查阅学员的课程,发现不同机构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传统碳咨询公司还是初创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参与度,而非是否拥有相关证书。
学员的真实心态
有些学员愿意花费数千元来学习这门课程以进入行业。他们认为,尽管证书的实际作用有限,但作为踏入门槛的基石,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多数参与培训的人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单纯为了进入行业而愿意投入大量金钱学习的人并不多。此外,还有一些学员误以为考取证书就能直接进入碳咨询公司工作,这种想法是有误的,但在他们刚开始时并不了解这一点。
哈奇不幸遭遇了骗局,报名学习后才发现自己被骗。尽管如此,他不仅积极维权并举报,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以警示他人避免上当。不少学员在意识到被骗后,开始理智地看待证书和培训内容。
行业的不成熟
观察行业发展的步伐,我们发现碳行业与早已成熟的互联网领域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的从业者大多源自咨询领域,例如,那些自2012年起便担任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人员,转投碳行业后,他们发现这里的人们在产品化和商业化思维上有所欠缺。此外,许多企业在整体碳管理方面的认识较为肤浅。
在与企业对接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仅在遭遇如欧盟碳关税等外部压力时,才会产生碳管理需求。对碳行业从业者而言,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究需求,而非盲目行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出碳行业尚需较长时间的发展。
求职的真实境遇
碳圈在招聘人才时,其衡量标准与其他行业差异显著。许多拥有互联网背景的求职者在寻求碳圈岗位时,常常遭遇挫折。有人曾在一家知名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当他在一家新的环保企业负责双碳板块产品时,他发现即便自己经验丰富,在碳圈求职过程中沟通仍然充满挑战。
另外一点,碳圈企业特别看重员工过往在相关行业的经验。即便学历再高,如果没有接触过相关项目,也往往难以快速适应,这种情况在招聘市场上很常见。这也凸显了碳圈在人才选拔上独特的考量方式。
如何正确看待
学员们需理性对待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切勿被过分夸大的宣传所迷惑。培训机构应反思,培训项目应如何回归正途,应更重视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而非仅仅为了颁发证书而敛财。同时,行业内也应深思,如何规范自身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信誉度。